探索Emoji世界:一个趣味横生的表情包集合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-06-05,文章内容可能已经过时。
Emoj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,日语中称之为“絵文字”(emoji)。最早的emoji版本是黑白的,由日本软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。
1999年,设计师栗田穰崇(Shigetaka Kurita)为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的i-mode移动互联网服务设计了约200个12x12像素的emoji图标。这些图标的推出,标志着emoji的正式诞生。
2008年,随着iPhone的问世,苹果公司为了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,在手机中加入了emoji键盘。随后,随着iPhone的全球普及,emoji迅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文化现象,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讯和社交媒体平台。
Emoji的演变
在国内通常将emoji称为表情符号。emoji本质上是符号而非图片,能够在任何支持文本输入的环境中使用。这些表情符号由统一码联盟(Unicode Consortium)负责规范和管理,每个emoji在Unicode标准中都有其独特的码位,确保了emoji的跨平台通用性。因此,严格来说,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平台的自定义表情并不属于emoji。
尽管emoji的码位由Unicode标准统一分配,但每个emoji的具体外观样式却需要由各个平台自行设计。这就导致了同一个emoji在不同的设备或平台上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。例如,下面的图示展示了不同平台上同一emoji的不同表现形式:
Emoji家族不断壮大,每年都会有新成员加入。统一码联盟(Unicode Consortium)负责这项工作,他们每年都会向公众征集新的Emoji提案。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,一部分提案会被批准,随后推出新的Emoji。
一旦Emoji更新通知发布,各大平台便会着手设计这些新Emoji的外观图案,并尽快将它们上线,供用户使用。截至目前,Emoji的最新版本已经更新到14.0,Emoji的总数已突破3000个,为人们的数字交流增添了更多色彩和乐趣。
Emoji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其影响力之广和使用频率之高令人瞩目。据估计,全球约有90%的在线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Emoji。这种视觉化、情感丰富的符号语言,不仅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,更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。
Emoji的流行也得到了学术界和艺术界的认可。2015年,"笑哭"Emoji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,这标志着Emoji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。此外,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(MoMA)将栗田穣崇设计的首批176个Emoji纳入馆藏,这不仅是对Emoji艺术价值的肯定,也是对其文化意义的尊重。
为了庆祝Emoji对现代交流的贡献,每年的7月17日被定为"世界Emoji日",这一天,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和创意来庆祝这一特别的日子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,Emoji的使用预计将继续增长,其在沟通和表达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。Emoji不仅仅是一种表情符号,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,一种连接全球人民的桥梁。
- End -
获取方式
复制链接去浏览器打开使用
官网地址:https://www.emojiall.com/zh-hans
关注公众号“创逸工坊”,每天发现新鲜趣事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